叮鈴鈴,叮鈴鈴......一陣陣有節奏的銅鈴聲伴隨著人們的喝彩聲由遠及近,“抬花杠”的傳承人郭棟杰微微彎腰,肩抬花杠,帶著自己的隊伍,一步一抬杠,幾步一轉身,臉上洋溢著新春的笑容,有節奏地從遠處走進人群。2月12日,石家莊元氏縣東張鄉東正村舉行了新春民間文藝展演活動,“抬花杠”成為了人們最愛看的表演?,F場人潮攢動,反響熱烈,人們再次在濃濃的新春節日氛圍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據了解,“抬花杠”起源于隋唐年間,原來是在春節、廟會時祭祀三皇姑儀仗隊領隊的舞種,后來除了祭祀儀式外,也成為村民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民間團體舞蹈。舞者使用的“抬花杠”杠長約四米,中間的箱子重四、五十斤,雕龍畫鳳。肩抬花杠的兩位舞者不能用手扶杠,僅用肩、頸、頭、腰等部位控制,做出各種動作。表演團隊少則四抬,多則幾十抬花杠同時動作,需要團隊配合十分默契,表演難度較大。
“整個花杠隊就像一條彩色的蛟龍在飛舞,再加上有節奏的花杠銅鈴的鳴聲,特別振奮人心、朝氣蓬勃?!庇^看表演的村民耿志國興奮地說道。抬花杠的老師傅表演時,不僅能走“雙向前”“雙對背”“雙對肩”“雙對臉”,而且還能使杠子高置頭頂,低置臀部,基本動作多變,多杠齊舞,氣勢宏偉,甚是壯觀。
現如今,“抬花杠”早被列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該村通過此次新春民間文藝展演活動,旨在讓村民沉浸式體驗歡樂、喜慶、祥和的新春氛圍,進一步擴大“抬花杠”非遺工作的影響力和民眾的認知度,增強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和百姓的歸屬感,真正讓文化遺產走進民眾視野、融入現代生活、實現保護成果的人人共享。